怎样辨别六堡茶的好坏-如何分辨六堡茶农家茶与厂家茶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如何分辨六堡茶农家茶与厂家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如何分辨六堡茶农家茶与厂家茶以及怎样辨别六堡茶的好坏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六堡茶是怎么进行加工的
目前,六堡茶按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有的茶友也会把它们称为“农家茶”和“厂家茶”)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两种工艺的六堡茶,在购买的时候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内容有点长,望爱茶爱学习的你耐心读完)
首先,我想带大家先来回顾一下历史,看看为何如今市场上会出现两种工艺的六堡茶。
大家都知道,六堡茶历史悠久,但在过去,关于其制作工艺的文字记载却十分稀少,如今我们也只能从一些老制茶人的口中,或者从相关学者的研究资料中梳理出六堡茶工艺的发展历程。纵观历史,我认为六堡茶工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阶段一:清中期~20世纪50年代(关键词:堆闷、炊蒸压篓)
在清朝中期,大量的华人为了谋生计、躲避战乱,漂洋过海迁徙到南洋。因为当地气候炎热多湿,具有祛湿功效的六堡茶在南洋开始盛行。这个商机被敏锐的本地和广东商人察觉,他们很快便开始进入六堡镇设庄收茶,然后把茶叶沿着水路(茶船古道)运往穗港澳等地,经过重新包装后销往南洋。
在过去,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都是按照旧法相沿,经过杀青和烘干后,便售于茶行或者茶贩。但随着六堡茶出口量的扩大,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开始有了发展。
首先,因为当时生产力有限,茶农每天会有一部分的茶叶来不及当天制完,只能把它们揉捻后堆放在一起,等第二天再处理。很快,大家发现,经过一夜堆闷的茶叶,苦涩味大大减轻,滋味变醇厚,口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于是茶农便把“堆闷”加入到了六堡茶的制作工序中。
此外,为了节省茶叶长途运输空间,减少茶叶在运输过程中的压碎损耗,茶商们决定把茶叶炊蒸变软,然后压入竹箩。想不到这么一个偶然的操作,让六堡茶的口感变得更醇和。因此,后来大家把“炊蒸压箩”也作为了制作六堡茶的一道特有的工序,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一时期,六堡茶的工艺逐步发展为:杀青、揉捻、堆闷、复揉、烘干、炊蒸压箩晾置、晾干。这基本上就是如今我们所称的“传统工艺”。
阶段二:20世纪50年代(关键词:焗堆工艺、入窖陈化)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并在梧州的角嘴路设立茶叶精制工厂(即后来的梧州茶厂),负责六堡茶的加工生产。
大量的六堡毛茶被运送到茶厂,经过统一的加工生产后,再运到穗港澳转运出口。这个时期的六堡茶工艺,在沿用过去做法的基础上,茶厂对蒸茶的工具进行了改进、对茶叶筛分与除杂的工艺也进行了完善。
此外,因受到过去“堆闷”和“炊蒸压箩”的启发,在最后的炊蒸压箩之前,再增加了一道“焗堆”的工艺。所谓“焗堆”,就是把经过炊蒸的茶叶堆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让茶坯在湿热作用下进行发酵,改善滋味和汤色。
同时,因茶厂坐落在珠山脚下,那里的防空洞自然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存放茶叶的地方。茶叶被蒸压入箩后,都会放到防空洞里晾置陈化。久而久之,大家发现,防空洞优良的温湿度和微生物环境更有利于六堡茶的陈化,经过入窖的六堡茶,有着独特的风味。因此,“入窖陈化”成为了制作六堡茶的一道重要工序。
在这一时期,六堡茶的工艺逐步发展为:杀青、揉捻、堆闷、复揉、烘干、除杂、筛选、初蒸、焗堆、复蒸、压箩、晾置、入窖陈化。
阶段三:20世纪60~90年代(关键词:冷发酵、渥堆工艺、成形)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香港茶商反馈当时工艺生产出来的六堡茶汤色不够红浓明亮,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于是,在当时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广西省支公司的领导下,组织技术力量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改进发酵工艺,尝试以“加水”冷发酵的渥堆方式取代原有的“焗堆”热发酵。
1958年,试产现代冷水渥堆工艺的六堡茶获得成功,同年开始部分量产,直至1965年开始全面采用。至此,“加水”的冷发酵工艺与原“焗堆”的热发酵工艺共同成为了六堡茶精制加工的两大分支,六堡茶的“现代工艺”开始成形。
▲早期照片,渥堆车间里工人们正对茶堆洒水进行发酵(麦朝枢摄)
阶段四:二十世纪末~至今(关键词:成熟稳定、标准化、创新)
2000年前后,普洱茶的兴起带动了国内的黑茶热,六堡茶在国内的销量开始逐步增大,为了提高六堡茶的产能,稳定茶叶的品质,各家茶企在各自生产设备和流程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完善,但整体的制作工艺跟上述第三阶段基本保持一致,相对而言,生产技术要比以前更加成熟。
同时,因为国内市场需求呈多样化,除了现代工艺的六堡茶,用过去旧时候工艺制作的六堡茶也有不少追捧者。于是,两种工艺的六堡茶在市场上并存,共同丰富着六堡茶这一品类,满足着国内广大六堡茶爱好者的需求。
后来,相关部门为了规范和统一整个六堡茶行业,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十多项六堡茶标准。这意味着,六堡茶制作工艺进入了成熟与稳定发展的阶段。
传统工艺:采用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筛选、拼配或不拼配、汽蒸或不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制成型、陈化或不陈化,不经渥堆发酵的工艺。
从上面的历史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堡茶的工艺是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在不断的发展,现代工艺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两种工艺一脉相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们分别代表着六堡茶制作工艺的历史与现状。
在最近十多年,六堡茶在国内的销量日益增大,为了满足更广泛的人群需要,茶企们也开始在制作工艺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开发出更多符合不同人群的六堡茶新品类。所以,我们要用“变”的思维去看待六堡茶工艺的发展。
食物都分寒、凉、温、热的属性,六堡茶因两种工艺上的差别,会表现出不同的茶性,饮用六堡茶必须与个人体质特征相搭配,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传统工艺六堡茶因为只经过“堆闷”,而没有经过渥堆发酵,所以发酵程度较轻,茶性凉,饮用后能起到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所以适合热性体质的茶友。但经过长期陈化或者选用“焗泡”的方式,其茶性可以转温。
现代工艺六堡茶发酵程度相对要高一些,茶性温,饮用后有温中、补虚、祛寒的作用,适合寒性体质的茶友。
除此以外,大家还可以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茶性的六堡茶。
随着六堡茶在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相信它的制作工艺还会有不断的发展。六堡茶微刊将会为大家讲述更多关于六堡茶工艺的知识,请大家保持关注。
二、生六堡茶与熟六堡区别
1、口感不同,六堡生茶蜜香显著,熟茶滋味甘醇浓厚;
2、叶底不同,六堡生茶叶底呈黄绿色,熟茶叶底多为黄褐色;
3、工艺不同,六堡生茶以自然陈化的方式制成,熟茶则需渥堆发酵;
三、六堡农家茶为什么没有回甘味
茶或多或少都有苦涩味,不苦不涩不叫茶,这是茶本身的内含物质决定的,好茶苦涩味轻,入口很快松开,迅速回甘。越好的茶,回甘越明显,一些品质好的六堡茶,一喝下去很苦,但是苦涩很快松开,转而回甘回甜,而且甘甜停留时间长,让人愉悦。
而有些六堡茶只有苦涩味,过后却没有回甘甜,苦涩时间长时间停留。一些六堡茶喝了会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心烦、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1.茶底本身质量不好,一些茶园为了追求产量,农药、化肥、除草剂一起上,产出的茶叶量大但质量不好。这些茶青做成的成品茶大都苦涩难化,令人不舒服。
2.不良的仓储环境,好的六堡茶是干仓自然转化的,转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现在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速度,用湿仓加温加湿的方式加速转化,转化过程一旦控制不好,就很容易有霉味,燥味等不良口味,影响茶的品质。
总的而言,消费者购买六堡茶的时候要注意甄别,入口苦涩之后,停下来是否回甘,回甘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往往说明一款茶的真正品质。
四、中茶六堡茶有多少个系列
1、六堡茶按照工艺分类有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或农家茶、现代工艺六堡茶,按照古法六堡茶分类的有中茶、茶谷、二白茶、老茶婆。
2、六堡茶在加工工艺、成品品质、消费者认同或风味特色上来讲,都存在一定差异,可以分为古法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或农家茶、现代工艺六堡茶(厂家茶)。
如何分辨六堡茶农家茶与厂家茶和怎样辨别六堡茶的好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黑茶的五种冲泡方法,让你品尝出不同的味道
2025-07-10 12:35:26黑茶是中国传统饮品中的一种,因为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贮存,具有独特的味道和香气。但是,不同的冲泡方法会影响茶叶的味道和口感,下面介绍五种不同的黑茶冲泡方法,帮助你品尝出不同的味道。1. 传统冲泡方法传统的冲泡方法是将黑茶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
黑茶蜂蜜搭配:健康口感双重益处
2025-05-19 08:52:17大家好!我将为大家解答关于黑茶与蜂蜜的搭配问题,并探讨茶叶加蜂蜜的功效。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饮品的选择越来越注重健康与口感。我们将一起探索黑茶与蜂蜜的奇妙结合。黑茶与蜂蜜的搭配:1. 黑茶的特性:黑茶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茶叶,其独特的口感…
安化黑茶揭秘:特色、品牌、品质与选择指南
2025-07-24 10:07:13大家好,今天我们深入探讨安化黑茶这一独特的茶类,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安化黑茶是优质的,以及它在茶文化中的地位。一、安化黑茶的独特之处安化黑茶,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显著特点,在众多茶类中独树一帜。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加工过程中使用松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