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白毫银针茶的加工工艺-白毫银针制作详细工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干燥白毫银针茶的加工工艺,白毫银针制作详细工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白毫银针的干燥温度是多少
1、白毫银针是一种高档的白茶,其干燥温度通常为40-45摄氏度。在制作过程中,新鲜的白毫银针茶叶首先需要进行初步晾晒,将水分逐渐蒸发,使茶叶达到适宜的干燥状态。
2、然后,茶叶会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细致的烘焙,以进一步去除水分,稳定茶叶的质量,并激发出茶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3、40-45摄氏度的干燥温度可以保持白毫银针的原香和滋味,同时保留其细嫩的叶片和银毫,使之成为一款香气鲜美、口感柔和的优质白茶。
二、2018年白茶新国家标准全文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5.1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条文里写得十分清楚,白茶的基本要求,是不能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非茶类物质,就是在细胞结构上与茶不一样的物质。比如一些突发奇想,往白茶里加个茉莉花、加个橙子、加个香草什么的,这些复合而成的产品,都不能再称作“白茶”。只能算做是花草茶饮料。
二:白毫银针的滋味标准是“鲜爽感”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
5.2.1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在表1里,白毫银针分为两级:特级和一级。
特级白毫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达到四个字的标准:清、醇、鲜、爽。
一级白毫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达到三个字:鲜、醇、爽。
看官们请注意,无论是哪个等级的白毫银针,无论是哪个山头出产的白毫银针,无论是哪种工艺制作出来的白毫银针,它的审评指标,它的感官标准,都要具有同一个感觉——鲜爽感。
鲜爽感,才是白毫银针的灵魂,而醇厚感,是白毫银针的风骨。白毫银针喝进去时,口腔里那股清爽的感觉,是标准的品种特征,不是青味,也不是生味。
三:白牡丹的滋味标准是“清甜醇爽”
新版国标延续了老国标,白牡丹依然分为四级:特级(俗称牡丹王)、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的白牡丹,滋味标准各自不同。
特级白牡丹(俗称牡丹王),滋味要求是清、甜、醇、爽,毫味足(这是它的采摘期接近白毫银针而具有的特质)。
一级白牡丹,滋味要求是较清、较甜、较醇、较爽。(标准与特级白牡丹相比,次了一级,但除了少了“毫味”之外,其它的滋味指标不变。)
清,就是清新感;甜,就是入口有甜意;爽,就是口感鲜爽;醇,就是汤水醇厚。
这两种白牡丹,在滋味要求上的共同之处是,都要达到清甜、鲜爽、醇厚的标准。
这是国标对白牡丹的一个基本要求。一款白牡丹好不好,就要看达不达得到这个汤清水滑,鲜爽醇厚标准值。而且,这还只是一个标准值,等于是60分及格。
要让白牡丹的品质更优质,还得再在这鲜爽醇厚的口感上去做提升,达到极鲜爽、极醇厚的滋味。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5.3规定:
白茶含水量的标准是少于8.5%。与旧的白茶国标(2008版)相比,白茶的含水量标准做了上调,从2008版国标的小于等于7%,调整到了8.5%。
新旧版本对比之下,含水量的标准是放宽松了。这是给茶农们做了减法,减了负,降低了标准和难度。然而,含水量增加了之后,白茶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口味就会有新变化,与原来7%时的口感肯定会有所不同,至少是细微的不同。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3.3规定:
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这个标准的制订,规范了贡眉的名字,新国标实行后,某些茶树上采下来的白茶,不能称为贡眉了。另外,现今市场上多见的贡眉,叶片大,厚,芽头瘦小,这样长相的,也不能叫做“贡眉”了。新国标规定,要“嫩芽”,才能称为贡眉。
新国标在白茶贮存方面,则明确规定:应符合GB/T30375的规定;产品可长期保存。
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国家标准中指出:白茶的贮存宜控制温度在25度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并未对贮存茶叶的含水量做出规定,而只是对贮存的环境做出了指导性要求。
所以,如果要保障贮存的白茶有更好的转换,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把握,必定是建立在对茶叶本身含水量的控制前提下的;如果茶叶本身含水量过高,对环境要求就更高,如果茶叶本身相对干燥(含水量在7%以下),环境上就可相对放松。
三、白毫银针储存条件
白毫银针能储存吗?五个储存条件缺一不可
白毫银针是一种极度接近自然,但又能悄然实现转化的茶叶,亦是六大茶类里明确的由国家通过标准认可的适合长期存储的茶。那么这种极度接近自然的茶,是不是可以随意“接近自然”地存放呢?白毫银针能储存吗?
白毫银针是一种极度接近自然,但又能悄然实现转化的茶叶,亦是六大茶类里明确的由国家通过标准认可的适合长期存储的茶。那么这种极度接近自然的茶,是不是可以随意“接近自然”地存放呢?
白毫银针储存条件必须是干燥、常温、密封、遮光、无异味,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
指白毫银针含水量越低越有利于白毫银针的长期储存。和其他的茶类一样,储存白毫银针含水量要越低越好,国家标准的茶叶含水率为7%,但想长期储存白毫银针,茶叶含水率控制在5%以下为最理想状态。此外,储藏白毫银针的地方也要干燥通风。
指白毫银针的储藏比较环保,只需常温保管即可,一般在4-25℃,保持干燥通风状态,无需冷藏。因为环境温度是决定白茶后期品质转化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转化活动越剧烈、进度越快;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转化活动会变得缓慢;当环境温度低于-6℃时,任何茶叶的陈化活动基本会停止。
一般来说储藏白毫银针的最佳温度是4~25℃。不过南北方储藏白毫银针因气候不同,所以差别也会较大。白毫银针在南方地区,茶叶的内含物转化较快,北方则会慢一些。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白毫银针导致霉变,因此南方梅雨季节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防潮除湿。
指白毫银针在储藏过程中,需要密封包装,隔绝水气和异味的侵袭,避免变质。白毫银针的自然陈化来自于茶叶内物质自然转化,因此必须把茶叶储存在密封的容器内,避免使用紫砂罐、陶罐等。在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储藏的白毫银针如果没有密封好,容易发霉。储藏的白茶也不宜频繁打开包装,这样容易让空气进入,可能会影响茶叶的自然陈化。
四、白毫银针制作过程
白毫银针通常在每年清明前半个月开始采摘,历时半个月左右,清明后随着气温升高,茶叶生长迅速就无法在制作白毫银针了,所以白毫银针每年的产量比较低,少而珍!其制作过程相对也比较苛刻,主要流程有几下几个步骤:采青-萎凋-烘焙
白毫银针的鲜叶必须是明前头春茶,鲜嫩、肥壮,采摘时需遵循十不采原则,即:雨天不采、露水不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芽不采、风伤芽不采、损伤芽不采、虫咬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萎凋是白茶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对气候要求也比较高,最佳的天气条件是晴天加小北风。萎凋时将鲜叶均匀的分摊在通风透气的竹席上,在阳光与风力的作用下缓慢走水,总历时约50到70小时,通常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复式萎调方式,白天日光萎凋,夜晚室内凉青,周而复始,利用水汽的游离为载体,完成茶叶内物质转化。经过两三天的萎凋走水使茶叶达到七八成干即可。
干燥阶段通常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焙温度通常在50到60摄氏度,历时十几分钟,然后取下晾一小时候再进行第二次烘焙,第二次烘焙温度掌握在40到50度,烘焙时火侯掌握至关重要,这就考验茶艺师的制茶经验!
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碎末,在烘焙结束后,最后还需进行筛检,提高茶叶的干净度!使其成为真正的“茶中美女”!
五、紧压白毫银针冲泡法
1、冲泡白毫银针,首推用白瓷盖碗。
2、白瓷盖碗冲泡白毫银针具体步骤:
3、要泡好白毫银针,想选择正确的白瓷盖碗,很重要。当然,要冲泡白毫银针,盖碗选择的原则,一是不烫手,二是容量大小合适。这两点,缺一不可。
4、正式冲泡前,将所有的茶具,都用沸水烫洗一遍。
5、用专业的茶叶克秤,称出5克的白茶,不多不少,5克白茶与100-110毫升的盖碗,正好般配。
6、冲泡白茶,建议大家用纯净水冲泡。将水烧沸腾后,就可以。泡好茶,是用沸水的。
7、在冲泡高山白茶时,要讲究快出水。即注水完成之后,第一时间合盖出汤。盖因我们冲泡的是高山白茶,它的内在物质丰富,出汤速度要快。出汤慢了,反而会让物质释放太多,汤水太浓,反而会觉得滋味苦涩。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白茶茶香的六大类型介绍
2025-08-12 08:10:08白茶的茶香是其独特之处,不同的白茶有着不同的香气特点。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对白茶的茶香进行解析。1. 花香型花香型是白茶的典型香型之一,芬芳,如茉莉花、桂花、玫瑰等。寿眉等白茶品种中常见花香型。2. 果香型果香型是白茶的另一种典型香型,其香气具…
掌握老白茶蒸制技艺,享受醇厚口感与浓郁香气
2025-07-30 11:40:47在茶文化的长河中,老白茶以其独特的醇厚口感和浓郁香气,占据了一席之地。要蒸出口感醇厚的老白茶,并非易事。本文将深入探讨老白茶的制作过程、选择标准以及蒸制时的注意事项,帮助茶友们掌握这一技艺。老白茶的制作过程老白茶的制作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
白茶哪个品种适合储藏(白茶需要冷藏吗)
2025-07-08 12:11:16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白茶哪个品种适合储藏的一些知识点,和白茶需要冷藏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白茶怎么保存最好白茶可以放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