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茶斋:品茗悟人生
茶末子淡茶斋,是湖州寇丹先生的家,也是众多茶人汇聚的地方。这里,人们不仅品尝着上好的安吉白茶,更在茶香中品味人生哲理。
初春时节,我再次拜访寇丹先生,他为我泡上了一杯上好的安吉白茶,而自己却喝着碎末茶。面对我的不安,他笑着说:“我跟你喝的是同一种茶,只是茶叶不成形罢了。这碎末儿还不到十块钱,因为是茶末,又都是顶尖的,味道自然好,我就长年喝它。”他告诉我,绿茶在炒制中必然有碎的,在过筛时那顶尖儿的碎芽往往就被筛去。这些茶末堆成一大堆,茶场嫌卖不出价,不去送人就会倒掉,这多可惜呀!而他选择喝茶末,是因为他认为,要的是素质,不是看包装、样子、头衔。茶末最实惠,就像他自己,就是茶末子。
茶叶和茶末,都是茶,泡出一杯隽永的茶香、可口的滋味,又何必去追寻是什么形状的茶呢?喝茶末子,也反映了茶德。成品茶和茶末都是同等的奉献。一个人能力有大小,长相高矮也不一样,只要有奉献的精神,都是有利于大众的“茶”。
淡茶斋的一面墙里,陈列着许多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紫砂壶以及寇丹先生出访时,他国茶人或社团赠送他的纪念品。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把刻有几只蚂蚁的壶,款识是“闲看小虫忙”。画面很简洁,几只蚂蚁面对几粒饼屑。有人问,头一个字是闲,末一个字是忙,究竟是闲还是忙?寇丹先生说:“心闲才是真闲。蚂蚁王国里找不到没事干的人,更没有贪污腐败分子”。他认为,心闲,则无所不闲。
明代文人华淑认为:“夫闲,清福也”,心地既闲,则无所不闲。清代的张潮先生也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生在世,真如一只小虫终身忙碌。但要讲境界,这就是“心闲”。要进入这种“闲”,这正如寇丹先生说的“点亮心灯吃茶去”!也就是他在武夷山国际禅茶论坛上所说的茶偈二则:“合则聚,抵则避。少是非,吃茶去。颂毋喜,谤无辩。平常心,茶中练”。
残缺之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我家存有一把老的提梁紫砂壶,母亲说在她小时候就有了。壶高15厘米,壶身上腹直径约12厘米,朴素大方,古意盈然,然美中不足的是壶盖内侧有一处小的残口。那天,我携此壶到淡茶斋,向寇丹先生求教。他看了又看,沉思良久:这把壶近一百年了,磕碰残伤是必然的。好比人老了,脸上多了皱纹,然而它躲过了“文革”大劫,毕竟走过来了,挺过来了,保存下来了,倒显得其不凡,更厚重了。他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不破的东西。时间一到它非破不可。到那时,你只要哈哈一笑说:“‘老朋友,你毕竟走过了’就可以了。”
画与壶禅意相通,人生多磨难并非坏事。这时,我又想起弘一大师曾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讲的话,“万事都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当时,弘一大师不仅释放出谦虚的高尚品德,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寄托了对人们的一种希望、一种企盼、正因为人生有“缺陷”有“不圆”才有“奔头”,才要“吟到夕阳山外山”。从这个角度上说,人呢,万事万物经历些“缺陷好”。因为事物尚未圆满,人生目标未达到,理想境界未进入,才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才会孜孜不倦,尽力去拼搏。
淡茶斋的见闻均属小事,然而小而不小,品茶聊天得悟,人生大乐也。我们不仅品尝着茶香,更在茶香中品味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真谛。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茶香人生:品茗中的岁月故事与生活哲学
2025-08-19 10:05:53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探索茶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份静静收藏的记忆,每一款老茶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以下,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和解读茶的魅力。一本书一首歌一杯茶的心语品一口花香四溢的茶,唇齿间渗透的不仅是淡淡甘甜…
小叶花茶:从采摘到品茗,揭秘其高品质的秘密
2025-06-08 15:20:15在茶香四溢的世界里,小叶花茶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它不仅继承了茶叶的浓郁茶香,更巧妙地融合了花卉的清雅芬芳,成为茶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小叶花茶的采摘、加工、保存与饮用,揭开其高品质的秘密。采摘与筛选:花蕾的精选艺术小…
温润泡:茶艺中的预热艺术与品茗哲学
2025-07-20 08:53:46在茶艺的世界里,温润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巧,它不仅能够提升茶汤的口感,还能充分展现茶叶的内在品质。温润泡,顾名思义,是指在使用热水冲泡茶叶之前,先用温水对茶具和茶叶进行预热的过程。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茶艺哲学。温润泡的作用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