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的人生经历「茶圣陆羽一生不朽的传奇」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应居首功。陆羽如何能从一个弃儿,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茶神」,被尊为「茶圣」,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身世坎坷力争上游
陆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一说公元727年),据《新唐书?隐逸列传》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相传陆羽原是个被遗弃于西湖之滨的孤儿,后为龙盖寺住持智积和尚发现,带回抚养,陆羽长大后,因无名字,乃以《周易》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渐」卦,其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
陆羽自小在龙盖寺中生长,九岁时开始努力向学,智积和尚欲教他佛经,希望他皈依佛门,陆羽却以为出家人「终鲜兄弟而绝后嗣」有违孝道,而不肯接受;智积和尚大怒,遂命他从事清扫等杂役,同时还要他去照料三十头牛。陆羽在放牛时,仍然不放弃学习,而在牛背上练习写字,一旦被发现,就遭到一顿鞭打。陆羽每想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便不禁悲从中来。后来陆羽找机会逃离龙盖寺,藏匿在戏班子里当优伶,虽然陆羽面貌寝陋,说话又结巴,却富有机智,扮演丑角极为成功,他同时还编写了《谑谈》三卷。
隐居笤溪阖门著书
天宝年间,中州人请陆羽去担任乐师,深为复州太守李齐物赏识,有意提拔他,还教他做学问,遂在火门山结庐读书。陆羽是个从善如流,却又嫉恶如仇的人,每当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是自己做的一样;一见到别人为非作歹,一定加以规劝;参加朋友的宴会时,只要想去哪里就立刻离席,大有陶渊明「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真性情;但是一旦和朋友相约,不管是风雨大雪,或是路有狼虎,都一定前往赴约。
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笤溪(今浙江吴兴),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开始闭门著述,陆羽经常在田野中吟诗徘徊,或以竹击木,或有不称意时,就放声痛哭而归,因此当时人将他比拟作「楚狂人」接舆。肃宗时,曾被任为太子文学,因此有「陆文学」之称,后改任太常寺太祝,陆羽辞官不就。
结交文士淡泊雅逸
陆羽生性淡泊,清高雅逸,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游,《全唐诗》中搜录了陆羽写的《六羡歌》:「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由诗中可看出陆羽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在隐居期间,他与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人,交往甚密,成为莫逆。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